世界物流格局瞬息萬變:地緣政治動蕩、全球氣候變化趨勢以及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使物流路線多樣化成為各個國家及商業(yè)團體的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北海航線(NSR)不僅是連接東亞、歐洲和北美的附加通道,也是重要的運輸走廊之一。
北方航道是如何運行的?
北方航道是歐亞大陸西部與亞太地區(qū)之間最短的航運路線。它沿著俄羅斯的北冰洋海岸穿過北冰洋水域,途經(jīng)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
與通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傳統(tǒng)航線相比,這條航線具有幾大優(yōu)勢:
● 可容納大型船舶。北極深水區(qū)可容納更大型的船只,從而運載更大量的貨物,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 節(jié)約時間成本。例如,從青島到鹿特丹經(jīng)由北冰洋航道的航程約為 8400 海里,而經(jīng)由蘇伊士運河的航程為 10600 海里,經(jīng)由北極航道的航程縮短了約 30%。
● 安全和破冰。得益于核動力破冰船隊的發(fā)展,俄羅斯確保船只能夠沿北冰洋航道可靠、安全地航行。
● 依靠清潔核能。核動力船舶是最環(huán)保的海上運輸方式之一,它們不使用碳氫化合物燃料,也不會留下碳足跡。
● 成本降低。2024年初,海運行業(yè)加入了歐盟排放配額交易體系 (ETS)。由于航程較短,使用北方航道可以減少在征稅區(qū)域內的排放量,從而降低相關稅費,為貨運企業(yè)帶來額外的經(jīng)濟優(yōu)勢。
貨運量的持續(xù)增長體現(xiàn)出北方航道對全球貿易的重要性。2013年的北方航道的貨運量為 390 萬噸,而2023 年則達到3620 萬噸,比計劃貨運量高出 25 萬噸。過境運輸量也創(chuàng)下了新紀錄,突破了210萬噸大關。預計 2024 年將刷新紀錄——過境貨物運輸量或將達到 300萬噸。據(jù)預測,貨運總量也將超過去年。
基礎設施與核動力破冰船隊
北極海域一半以上的航道經(jīng)過俄羅斯海岸線,北方航道是俄羅斯歷史上建立的國家運輸交通線路。因此,開發(fā)北方航道是俄羅斯的戰(zhàn)略重點之一。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是 “北方航道 ”的基礎設施運營商,積極參與了這項工作。
作為其使命的一部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機構(ROSATOM)通過完成四項關鍵任務,如更新核破冰船隊、建設現(xiàn)代化港口、按照國際標準發(fā)展北冰洋航道上的服務以吸引過境運輸,以及引進新能源設施,為提升北冰洋航道上的貨運量創(chuàng)造條件。
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北冰洋海域都被冰雪覆蓋,需要破冰才能在北冰洋航道上組織航行。如今,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運營著世界上唯一的核動力破冰船隊,其中包括七艘破冰船,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正在積極擴充破冰船隊。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破冰船是 “22220 項目 ”破冰船,可以說它們是真正的獨一無二的船只。
它們的軸功率為60兆瓦,能夠突破厚度達3米的冰層,并開辟寬度達40米的航道。此外,這些破冰船是多功能的,可以將吃水深度從10.5米調整到9.03米,這使得它們不僅能夠在海上作業(yè),還能在西伯利亞河流的河口地區(qū)運行。
目前有三艘 22220 項目破冰船在運行:“北極”號(Arktika)核動力破冰船、“西伯利亞”號(Sibir)破冰船和“烏拉爾”號( Ural )破冰船。預計還將建造四艘破冰船。2024 年 11 月,核動力破冰船 “楚科奇 ”號下水,“雅庫特 ”號也將很快投入使用。2024 年1月,22220型“列寧格勒 ”號核動力破冰船建造已啟動,同時,已確認將啟動“斯大林格勒 ”號核動力破冰船建造。
此外,一艘功率更大的 120 兆瓦軸動力核動力破冰船 “Rossiya” 號已在遠東“茲韋茲達”(Zvezda)造船廠開工建造。
中國與俄羅斯:北方航道上的合作伙伴關系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北極航運專家周玉濤指出:“如今,中國的國際通道無法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由于成本高昂,通過中國鐵路進行快運對低利潤貨物沒有吸引力,而傳統(tǒng)的海上航線則容易受到阻塞和海盜的影響。將北方航道作為航運通道不僅能為中國節(jié)省大量航行時間,還能提高整個運輸網(wǎng)絡的靈活性。這位專家特別強調,北冰洋航線可以大大緩解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壓力,為中國不斷增長的貿易量提供一條穩(wěn)定的通道。”
2018 年,《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fā)布,中國在白皮書中明確了在北冰洋海域建設 “冰上絲綢之路 ”的理念,將其作為 “一帶一路 ”基礎設施大型項目的一部分。自 2013 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國,并通過“雪龍 ”號(Xuelong)和 “雪龍 2 號”(Xuelong 2)極地考察船在北極開展北極研究。
中國十分看中北冰洋航道的發(fā)展前景,并已在積極利用這條航道。2023 年,中國和俄羅斯港口之間的定期集裝箱航線開通;2024 年,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和中國中國航運公司新新航運公司(NewNew Shipping Line)簽署了一項協(xié)議,在南極海溝沿線開辟一條常年集裝箱航線,包括建造高級集裝箱船。
北冰洋航線歷史上最大的集裝箱船“飛魚 1 號”的交付已成為俄中兩國在北冰洋航線發(fā)展定期集裝箱運輸合作道路上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2024 年 10 月,“飛魚 1 號 ”以 15.5 節(jié)的平均航速在 6 天內穿越了北冰洋航線,從而將標準交貨時間縮短了 15 天。294 米長、4843 個標準箱的集裝箱船 “飛魚 1 號”(Flying Fish 1)完成了從圣彼得堡到上海的航程。
最后,該專家強調,若中國成功建立北方航道的定期航運,中國東北的城市就能成為主要的國際貿易港口,不僅能為地區(qū)經(jīng)濟帶來巨大利益,還能促進工業(yè)增長,增強中國的物流獨立性。此外,該倡議還可將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東北亞國家的港口連接成一個單一的多中心物流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