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不好運費低”是最近貨車司機們共同的憂慮,肩負著養(yǎng)家糊口、還貸款的壓力,很多貨車司機都表示日子難熬。那么,運價為何只降不漲呢?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fā)布了《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yè)狀況調查報告》(簡稱《報告》),分析了運價持續(xù)低迷的原因。
《報告》中提到,運價變化的三個主要原因分別是:油價上漲、車輛過剩加劇市場低價競爭、貨源不足拉低整體價格。首先,油價上漲成為最大成本推手。69.01%的貨車司機反映2022年造成運價變化的主要原因為油價上漲。2022年平均油價上漲幅度約3成,如果按照燃油成本占物流企業(yè)運輸總成本30%計算,總運輸成本上漲了約10%。
其次,車輛過剩加劇市場低價競爭。61.93%的貨運司機反映2022年運價變化的主要原因為車輛過剩。據了解,車企“0首付”造成貨車車輛大量出現,這部分車主加劇了運費蛋糕的瓜分。
此外,貨源不足拉低整體價格。60.39%的貨車司機反映運價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貨源不足。2023年是我國疫情管控完全放開后的第一年。目前來看,疫情感染高峰期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在短期時間內國內的經濟活動仍然會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產能恢復緩慢,投資和大宗商品消費領域仍處于低迷狀態(tài)。
與《報告》的分析不謀而合的是,前段時間,羅戈研究院院長潘永剛曾在平臺經濟助力貨車司機穩(wěn)就業(yè)專題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公路貨運行業(yè)運價低迷現狀是“多因一果”造成的,車多貨少、供需失衡是根本原因,油價高漲、貨主壓價、司機內卷是導火索。
針對近日有貨車司機把“低運價”的矛頭直指網絡貨運平臺的現象,此前,羅戈研究院院長潘永剛認為,將運價低簡單歸因于網絡貨運平臺,是不公平的“答案”,對問題的解決也不會有任何幫助。另有行業(yè)分析人士也指出,網絡貨運平臺主要角色還是信息撮合,并非貨運低價的“罪魁禍首”。平臺一端是對貨,一端對車,一端對貨主,一端對司機。作為網絡貨運平臺,既要體現對貨主的價值,又要體現對司機的價值。平臺如果強制干預或者一味提升運價的話,貨主就不到平臺上發(fā)貨了,就去線下發(fā)貨了。因此,平臺必須在司機和貨主之間尋找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協同司貨雙方形成規(guī)模化、集約化的市場格局,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顯然,將運價低簡單歸因于網絡貨運平臺,這是不公平的。網絡貨運平臺的出現其實大大提升了貨車司機的工作效率。調查數據顯示,76.01%的貨車司機使用過網絡貨運平臺,市場普及率較高。在使用過網絡貨運平臺的貨車司機中,近三成(29.23%)的貨車司機反映貨源基本來自網絡貨運平臺,超過七成(70.15%)的貨車司機有一半以上的貨源來自網絡貨運平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運價的低迷,也絕非一日造就。如今,國內貨運市場正處全球經濟通脹壓力大環(huán)境下,需求疲軟仍是壓制運價的主要因素。不過相信隨著國內經濟的回暖,運價的跌幅將逐漸收窄,直至來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